工作动态
加大推普力度,筑牢强国语言基石——第27届推普周宣传
发布人:智能制造技术学院资讯来源:智能制造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:2024-09-24 18:30:34点击数量:0
普通话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桥梁,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提高科学文化素质、文化软实力及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大战略性、基础性意义。
推普周主题
今年是第27届推普周,主题为“加大推普力度,筑牢强国语言基石”。
以中国红为基调,体现全面宣传落实党的二十大“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”战略部署,表达小手拉大手、大手拉小手,社会各方力量携手共同参与推广普通话、筑牢强国语言基石的美好愿景。
以蓝色为基调,融合“芯片”等科技元素,体现数智技术在“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”中的赋能作用。动态海报中,“强语强国”呈现“活字叠出”的形态,涌动的电流象征语言文字联通世界的功能与奔腾活力,凸显灿烂的语言文化之光点亮历史,照亮未来。
推普小课堂
什么是普通话?
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,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,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,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,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。
普通话的发展
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(北京)话为基础所编制的《中原音韵》,前身是明清官话,到了雍正年间,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。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语音命名为国语。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,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,1920年爆发“京国之争”,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《国音常用字汇》后,确定国语标准。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,而不是以滦平语音为标准音。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。2000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》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。
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
1.文件引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第十九条规定: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。
2.推广普通话是推进全面教育和提高学校形象的需要。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基础性作用。学校实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推进全面教育的有效途径,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的整体素质,提高学校形象。
3.在人的成长过程当中,语言的掌握是关键的内容之一。在儿童时期,是语言成长的迅速阶段,在这一阶段,儿童的器官正在慢慢地发展和完善,并且能够具备正确的发音的条件。因此想要讲好普通话,就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进行全面的学习,进行普通话学习的年龄越小,普通话效果就会越好,所以普通话教育应该从小抓起。
推普倡议书
敬爱的老师们,亲爱的同学们:
在这充满诗意的金秋时节,我们迎来了第27届全国普通话推广周。正如"登山则情满于山,观海则意溢于海",语言文字是我们感知世界、表达情感的桥梁,是中华文化的魂与魄。
“腹有诗书气自华,最是书香能致远。”当我们用普通话讲述心声,用汉字书写理想,那些字音和笔画便仿佛活了起来,在纸上翩翩起舞,传递着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。普通话和汉字,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,传递着我们每个人的文化自信。
推广普通话,书写规范字,正是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,是我们对文化自信的庄严宣告。为此,学院向全体师生发出以下倡议:
1.做汉字文化的传承者:学习和书写规范汉字,感受字里行间的深厚文化底蕴。无论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,都用心去体会每一个汉字的美,领悟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情感。
2.做普通话的推广者:在校园内外,自觉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,发音准确、用词得当,展示中华文化的优雅与端庄。我们要以推广普通话为己任,让普通话成为生活中的一种自然和习惯。
3.做语言规范的维护者:在书面和口头表达中,时刻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准确,确保使用正确的拼音、用词和标点,展示我们对语言的尊重和热爱。
4.做语言文化的传播者:积极参与学院的各类语言文化活动,如朗诵、推普周手抄报比赛、经典诵读活动等,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,共同弘扬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。
5.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:通过学习和推广普通话,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,坚定我们的文化认同。我们要以身作则,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一同感受和体验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。让我们一起携手,以普通话为桥梁,以汉字为纽带,共同传承和弘扬 中华文化的光辉与魅力。
老师们、同学们,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,从自身做起,从现在做起,说好普通话,写好规范字,为构建和谐校园、促进文化交流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我们的贡献。让我们的校园成为推广普通话的典范,让我们的语言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。
推广普通话 我们在行动
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,
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。
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,
更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,
是中国人的象征!
推广普通话对于消除语言隔阂,
增进人际沟通,
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