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新同学!|请查收这份新生入学心理适应指南
发布人: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资讯来源: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:2024-09-18 11:41:22点击数量:12
新生入学心理适应指南
2024年9月,南职的校园迎来了一批满怀憧憬与期待的新生。对于这些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子们来说,除了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,关注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。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份心理适应指南吧。
心理困惑
1.茫然心理
刚刚告别紧张的高中生活,踏入大学后,缺乏明确的高校奋斗目标,生活也相对更为自由。在短时间内,若未能合理规划自身,便容易陷入人生方向的迷失,进而感到焦虑紧张、不知所措。
2.自负心理
高考作为人生大事,部分同学却将其视为人生终极使命的完成。在自我陶醉与放松中,他们逐渐丧失斗志。加之对大学了解不足,认为学习不会过于劳累艰难,于是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。
3.间歇心理
高中三年的学习使同学们精神处于极度紧绷状态。毕业后进入大学,迎来更为自由的环境,这使得部分同学的心理紧张系统崩溃,导致精神萎靡不振,学习动力减弱,消极对待学业任务等。
4.怀旧心理
大学开启了全新的生活,融入了新的集体。离开一同生活的父母,还会结识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。地域差异带来的文化、口音、生活习惯等不同,让同学们对过去的生活、父母、同学等产生深深的怀念。
调适方法
规律学习,规律生活
大学作为全新的生活环境,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。大学老师不会如高中老师般时刻督促学生,很多时候,老师除了上课考察出勤率,基本不会过多干涉同学们的学习。这就要求同学们尽快找到合适的新学习方法,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,是满足于及格线,还是追求高分高绩点。大学的课程安排不像高中那样紧密,自主时间增多,这更需要同学们自觉地规律生活,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。例如,熬夜通宵看小说、追剧,虽然一时“快乐”“放松”,但会影响后续多天的精神状态,不利于同学们对专业的学习。
友好相处,关心集体
新的学期,新的学校,迎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同学,随之而来的还有口音、文化、性格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。不同地区的同学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班级、同一个宿舍,在相处融洽的同时,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与矛盾。因此,首先要承认大家各有不同的习惯和价值体系。其次,当遇到舍友的生活方式影响到自己时,应私下委婉地提出,同时也要学会自我改变与适应,而不是通过吵架来解决问题。宿舍是一个集体,在集体生活中,既要照顾好自己,也要兼顾他人。舍友之间相互磨合、共同改变、一起进步,才能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宿舍氛围。当然,班级也是一个集体,积极参与班级活动,积极响应班委的号召,有助于同学们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。
悦纳自己,学会求助
在全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中,会邂逅同分数段、实力相当的对手,也会遇见多才多艺、样样出色的“大佬”,还会因独在异乡而思念亲人旧友。在此情形下,我们首先要认识到,能够考进大学的自己已然是一名优秀的学子,能与同样优秀的同学在同一所学校,乃是值得高兴的事。其次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不足,在羡慕他人的同时,同学们也要挖掘自身的闪光点,并将其运用到全新的学习与生活中,从而融入集体,结识更多优秀的人。此外,同学们要学会求助。当遇到学习或生活中不明白的问题或无法解决的矛盾时,可以向同学、寝室长、辅导员等寻求帮助,也可以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,找心理老师进行咨询。
大学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,也是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。希望新生们能够重视心理健康,积极应对各种挑战,以健康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大学生活中,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!
温馨提示:
心理预约热线:0377-83662185(也可通过辅导员或班级心理委员进行预约)
心理咨询地点:2号教学楼2-007、2-008
心理宣泄室地点:2号教学楼2-006
心理积极体验中心:2号教学楼2-004
编辑:任 婷 一审一校:马松慧 二审二校:任 婷 三审三校:满 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