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  • 科研处
您的位置:首页 - 团学工作 - 学生社团

书香校园│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——青年志愿者协会

发布人:学工部资讯来源:学生处 发布时间:2021-12-08 15:35:57点击数量:0

中华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,香醇而清冽;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,动人而久远。中华经典犹如夏日的繁星,闪烁着夺目的光彩;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。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,培养学生阅读习惯,南阳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庆祝建党百年和建校10周年为契机,根据《南阳职业学院第三届“沐浴书香·爱我中华”系列活动实施方案》精神,开展书香校园活动。

接下来让我们欣赏青年志愿者的风采!

“诵读中国“经典诵读大赛

朗诵:《少年中国说》 青年志愿者协会全体干部 (视频)

图片30

《少年中国说》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,此文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,对肩负着建设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的希望,鼓励他们奋然而起,投入到改造中国的战斗中去。文字语言特点是凝练、概括,气势宏大,感情饱满。文章多为四字一句,而且押韵,多处运用反复、对偶、比喻、排比等修辞手法,大量的引用了典故,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,读起来铿锵有力,朗朗上口。

“诗教中国“诗词讲解大赛

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 林晓丽 (视频)

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是当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七言绝句。这首诗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,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、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,该诗是一首抒情小诗,写法朴素,但千百年来,人们在做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,却都强烈的感受到了它的力量。这种力量,首先来自它的质朴、深厚和高度的概括。

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是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所作,其对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的表达极具厚度和高度。诗意反复跳跃,含蓄深沉,既朴素自然,又曲折有致,其中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更是千古名句。

《清明》 徐莹莹 (视频)

图片31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,明白了: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,将向何处!”静立茔冢默然,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。父母在,人生尚有来处;父母去,人生只剩归途。生者寻根,叶落归根。有人烟处,必有血脉传承。难怪有人说,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!清洁、清廉、清净,无非一个清白;明事、明礼、明法,无非一个明白!清白明白之人,自有清风拂面涤心,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。清爽做人,清白做事,足矣!岂能事事如意,但求无愧于心!你是华夏血脉,你是人类赤子。难怪有人说,清明祭祖,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。来到这世间,你安身立命,拥有自己的角色,承担相应的责任。清明是责任、是感恩,是哀思、是心静,是思接千载、神游万仞,是传承、是教育。清明,更像一种精神。认知了清明,就懂得了人生!

《春夜喜雨》 郑雨静 (视频)

《春夜喜雨》是杜甫在上元二年(761)春天,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,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,他亲自耕作,种菜养花,与农民交往,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,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、润泽万物的美景,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。

《春夜喜雨》一诗意在赞颂春雨的默默无闻、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,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,曲折有致,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,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。

《锦瑟》  陈迪  (视频)

《锦瑟》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,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。诗家素有“一篇《锦瑟》解人难”的慨叹。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,虽然朦胧,却历来为人传诵。李商隐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,构思新巧,词藻华美,想象丰富,风格婉转缠绵。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,用典过多,隐晦难解。有《李义山诗集》。诗人想到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, 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, 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,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。

后人对《锦瑟》的三种解读:1、对亡妻的深情悼念(悼亡诗)2、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(爱情诗)3、作者的自伤身世(咏怀诗) 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追忆逝水华年、无果爱情的迷惘与感伤。

“笔墨中国”汉字书写大赛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图片25 图片26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杜易倩《七律长征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李雪桃《献给党·礼赞百年》

《七律长征》此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。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,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,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,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,他满怀喜悦与豪情写下这首《七律·长征》。

长征时期,毛泽东创作了多首诗词,其中《七律·长征》最为脍炙人口。该诗以凝练的语言、生动的比喻回顾了红军长征中的艰险历程,歌颂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,可谓长征的史诗。诗以精炼的语句高度概括了红军杀敌的战斗过程,红军战士不畏艰险、不怕牺牲、勇于胜利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。全诗大气磅礴、雄伟恣肆,体现出伟人叱咤风云的气魄与胸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图片27 图片28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薛楠楠《采桑子·重阳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王子颖《咏柳》

《咏柳》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,属于咏物诗。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,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,葱翠袅娜;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“剪刀”,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“春风”形象地表现出来,不仅立意新奇,而且饱含韵味。

《采桑子·重阳》,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,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。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,欣逢重阳佳节,触景生情,因成此词。诗情画意,最为浓郁。它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,写得那么鲜明爽朗;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,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。天空海阔,气度恢宏。使人读过以后,毫无感到肃飒之气,而会受到无限鼓舞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图片29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岳凯《卜算子·咏梅》

这首《卜算子·咏梅》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,反其意而作。写于1961年12月,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《毛主席诗词》。

毛泽东《卜算子·咏梅》却是写梅花的美丽、积极、坚贞,不是愁而是笑,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。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,出手不凡,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、颓唐、隐逸之气,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,令人叹为观止,心服口服。

穿越历史,在声音中相遇;跨过时光,在聆听中感悟。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,营造了校园浓厚的书香氛围。著名作家冰心先生说过:“读书好,多读书,读好书。”我们应该努力培养阅读的习惯、提高对阅读的兴趣。让缕缕书香弥漫在校园里,让郎朗书声荡漾在校园里。同学们,让我们一起,迎着阳光,捧着一本书,阅读起来,打造一个书香校园吧。

版权所有©南阳职业学院 ICP13001212

电话:037760551111 6055333地址 :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白羽北路999